老公给别的女人点赞评论说明什么微信被对方拉黑并删除再添加好友会有提示吗
先拉黑,后删除,对方还能加上我的吗?如果是删除在前,拉黑在后的话,对方没有再加我了,申请消息提交不上来;但如果是拉黑在前,删除在后的话,实际上跟光删除的效果是一样的,对方还是可以重新申请添加好友的。
被对方拉黑并删除再添加好友会有提示吗?
先拉黑,后删除,对方还能加上我的吗?如果是删除在前,拉黑在后的话,对方没有再加我了,申请消息提交不上来;但如果是拉黑在前,删除在后的话,实际上跟光删除的效果是一样的,对方还是可以重新申请添加好友的。
一、被对方拉黑,就不能添加对方为好友;但是如果是被屏蔽,说明对方并未删除你,不需要重新添加。
二、屏蔽好友和加入黑名单的区别:
1、屏蔽好友之后,对方不会有任何通知,也就是说对方是不会知道的。同时也不影响其他任何功能的使用。如果屏蔽的是对方的消息,那么对方发送过来的信息将会自动成为“消息免打扰”,也就是不提示,点开可以看到的。如果屏蔽对方的朋友圈,那么对方发布的朋友圈内容你将看不到,对方那边没有任何提示。
2、拉黑好友跟删除好友功能差不多,即对方将不能再发送消息等任何操作,会显示“消息发出、但是被拒收”,同时之前对方在朋友圈进行的任何互动、如点赞评论等都为删除,对方也不能访问朋友圈(若设置的“对陌生人开通十条朋友圈限制”,那么对方可以查看你的最新十条朋友圈记录)。
3、但是,一旦添加进黑名单,好友发送过来的验证申请也是不能收到的,除非移出黑名单。
4、因此,需要拉黑还是屏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
怎样才能知道对方一直在乎你?
谢邀,对方在不在乎你其实你平时是可以感觉到的,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观察。。
第一、感觉,每个人都有第六感,据说这种感觉还是超级准的,对于爱情这方面这种感觉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和你来不来电,是不是你的菜,对你感冒不感冒还是有感觉的。
第二、制造状况,可以小小的制造一下突发事件,比如说自己生病、家里有急事、工作上的困惑等,看他的反应及速度。
第三、呆在一起的时间久一些,通过他的言行和举指来做判断。
总是如果对方在乎你的话,他会特别留意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会发现你的周围处处都有他的影子,你们可能动不动就会碰面,这也许就是他在特意地制造机会而已,所以你平时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个初步的判断,最后祝你找日找到自己的爱人!
男人可以和女人讲理吗?
抖音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段子。比如下面这一段:
有个女人想减肥,于是告诉男人,晚上千万要监督自己,不要让自己吃东西。男人一听,女朋友要减肥,全力支持,到了晚上,女人想吃东西了,男人真的想尽各种办法阻止。结果,没过多久,女人提出分手,理由是“你不爱我了”。男人一脸懵逼,“为什么?”
女人说,“我晚上肚子饿了,你不给我吃”,男人感到很奇怪,“你不是要减肥吗?”
女人说,“我是要减肥,可是我肚子饿啊”,男人说,“肚子饿,你就吃啊。”
女人说,“那你就是不想让我减肥”,男人说,“肚子饿就吃,想减肥就坚持啊。”
女人说,“你不爱我!”
男人抓狂了,“给你吃,就是不想让你减肥;不给你吃,就是不爱你。你讲不讲道理啊!”
这个段子很好地反应了亲密关系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些日常互动,似乎双方多数时候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总是出现问题,想和对方讲道理,却总是导致矛盾扩大,彼此都觉得很烦恼,似乎男人和女人之间没道理可讲。
男人和女人之间可以讲理吗?
从理论上说,男人和女人之间可以讲理人是具有思考能力的。当人与人之间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双方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也知道对方看问题的角度和自己不一样。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有都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不过,怎么满足,就面临着沟通问题了。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对外塑造良好自我形象的倾向,会想办法给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且,多数人也知道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对于今后做事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再加上以道德为标准的超我在个体心理内起的重要作用,人在沟通的时候,多少会考虑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此为参考或作为底线,使自己不至于面临形象危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讲道理,是一种尊重的需要,也是一种归属感的需要,还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之所以讲道理,是因为在双方看来,这件事从道理上应该如何,有道理可循,有道德依据;而当道理讲得通,人会有一种自己想表达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感觉;如果两个人是亲密关系或者好朋友,则会产生一种被接纳的感觉。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讲道理还是可以的。
但是落实到具体现实,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亲密关系中的男女,更多的讲情亲密关系,包括有着亲情的兄弟姐妹、父女、母子,有着爱情的情侣,有着爱情兼亲情的夫妻。
在情侣和夫妻之间,遇到矛盾,讲理有时候可能会激化矛盾,加剧,使得后果更严重。比如,
妻子下班后,向丈夫吐槽今天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事,直言同事如何如何不靠谱,怎么算计,耍手段,觉得同事太过分了。很多男人这个时候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你不要跟这种人计较”或“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这样、这样、这样……”,没错,男人首先想到的是跟妻子讲道理。因为在男人看来,女人向自己抱怨一些事,说一些事,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崇拜,是来征求自己意见的。所以,这个时候,男人的第一表现,大多是一副“我教你怎么说”的姿态。
不过,这种反应在女人看来,却是对自己的无视。为什么呢?
因为女人的大脑当中,负责情绪和语言的部分比男人更为发达,也就是说,对同样一件事情,男人的情绪反应如果有10%,那么女人的反应可能是100%。这是生物差异导致的。
另一方面,从女性心理特征上讲,女人在情感上的需求比男人还要大很多,女人也更乐意探索内心,男人则更喜欢对外征服。因而,当一个女人在向一个男人讲述某个事件时,女人其实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和一个共情的人。即,男人只需要向女人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倾听,时不时给予反馈,并表示自己和女人站在同一战线,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男人只需要等女人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再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指责女人的不是,更不能帮女人所反感或厌恶之人说话,否则,亲密关系可能会崩,因为女人会觉得男人不够关心自己。
因此,夫妻之间、情侣之间,如果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男人需要退一步,先包容女人的情绪,倾听女人,等到女人情绪过去了,再考虑要不要讲道理。当然,有些事情根本毫无道理可言,只需要想办法满足她就行了(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段子,女朋友晚上肚子饿,可以让她吃些不易胖的健康膳食)。这样,感情才会长久。
不过,
亲密关系中的男女,有时候也需要讲理比如说,在子女教育、婆媳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等问题上,只讲情不讲理,有时候可能反而会使得双方关系更加紧张,或者使得其中一方不明是非。比如,
婆媳关系中,夹在中间的男人。很多男人觉得“妻子可以换,母亲只有一个”,而选择站在不分青红皂白地站在母亲这边,委屈妻子。虽然看上去好像男人维护了母亲,很有孝心,但这样的男人会让女人心寒,最终导致婚姻的破碎。而之后要再娶一个,怕是难了,但凡头脑清醒的女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家庭。
也有的男人认为“那是你们两个女人之间的事,你们自己解决”,用这种来逃避,使得婆媳关系恶化,最终影响两个人的婚姻。
其实,婆媳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母亲因为在长期的婚姻中被父亲忽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将感情倾注在儿子身上,牢牢抓住儿子不放。因而母亲总认为儿媳妇是来抢儿子的,会让自己失去儿子的爱,并由此表现出一副自己是儿子家女主人的模样。
这种情况,作为儿子的男人,需要认识到自己已经组建了新家庭,就需要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还和原生家庭共生,无法断奶,并向母亲表明妻子才是自己新家的女主人,母亲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女主人。同时,也表示自己不会放弃对母亲的爱,时不时对母亲嘘寒问暖,在两个女人之间互相夸赞。
这种情况如果只喝母亲讲情分,毁掉的可能是整个家。
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注意。比如,兄弟姐妹之间,或者父母子女之间。
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女儿犯错了,作为父亲,该责罚的要责罚,该讲道理的也要讲道理。责罚是为了让儿女明白,犯错了就会承担责任。讲道理则是为了让女儿知道为什么要受责罚。
而在一些事情上,如果父女之间意见不一致,也是需要讲道理的。不过,这个时候需要双方表明自己的需求,互相分析,作为父亲,可以讲述自己的经验,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最后的结果如何,则要根据整个事情怎么解决更合适,比如,女儿想一个人去见网友,这种情况下,要么父亲陪女儿去,要么想办法阻止女儿去,毕竟,安全第一。
而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很多人忽视的。人们总是觉得自己人无所谓,事实却是,自己人才需要清清楚楚,免得结下梁子,彼此伤害。不少人总是给孩子灌输“大的要让小的”,但实际上,到了今天,人们逐渐发现,“大的让小的”的结果,往往是小的变得骄纵或狡猾,有的甚至不择手段。所以,在兄弟姐妹之间,道理摆在那里,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反而更有利于维护感情。
但是,
当亲密关系遇到与外人的这个时候,出于“面子”心理,不少人会选择站在外人那边,批评自己的亲人,斥责自己的亲人,而对外人呈现出一副讨好的姿态。这其实是一种误区,一种认为“自己人怎么对待都可以,不会离自己而去;外人却随时可能离开,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会影响自己形象”的心理,也可以说是不自信,过度的自卑。
因着这种心理,在国内不少家庭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自己人的话不听,外人说什么听什么;自己人不好好对待,对外人反而主动示好。
其实,自己人才是最需要维护的,从人的归属感需求看,出了事,自己人永远是自己人,外人则不一定。一家人遇到困难时,会和你团结在一起的,不是外人,而是自己人。
所以,如果是自己人和外人起,这个时候,需要看清楚情况。假如是熊孩子,该教育的要教育,如果现在舍不得,以后会酿成大错;假如是外人的错,则要先照顾自己人的情绪。
除此之外,
非亲密关系中的男女能否讲理则因人而异有句话说得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抖音上有些人以女人的情绪化为段子,弄了一些如果女人当官会怎么样的视频,视频中的女人只会满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根本不会审案子,也不在乎事实。
这其实是对女性的丑化和不尊重。女人只有在对自己的男朋友或者丈夫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我不听、我不听”的情况,因为面对他们,女人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心理上的慰藉。
女人并非不讲理,男人也并非都讲理。有情绪化的女人,当然也有情绪化的男人。
世界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都不一样。
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讲理的,还有一些不讲理的。
对于可以讲理的,事情发生了,把道理摆出来,分析一番,彼此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没有谁喜欢把矛盾扩大化。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用讲道理解决的,绝不动手。
对于那些不可理喻的,讲道理不听的,如果涉及到违法、影响公共安全,直接报警就好了,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当你遇到的这个人可能是垃圾人的时候,讲道理反而可能给自己遭来危险。因为垃圾人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没有同情心,看什么都不顺眼,像个不定时炸弹,一点就着,如果惹怒了他们,命都可能有危险。
所以,男人和女人能不能讲道理,什么情况下讲道理,要看具体情况。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一个男人深爱着一个女人会有什么表现?
明孝宗朱祐樘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在他的眼中只有妻子张皇后一人,但就是这样一个被明孝宗朱祐樘宠爱了一辈子的人;
晚年生活却沦落到名号被夺,弟弟被杀,凄凉离世。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张皇后晚年生活会如此凄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明孝宗与张皇后的故事。
翠袖无香镜有尘,一枝花瘦不藏春。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世间女子,大多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够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可惜,这在以三妻四妾为平常的古代社会,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况帝王之家。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这才是帝王后宫的常态,即使将万贞儿宠爱到让自己差点无后的明宪宗,其身边也从未少过各色美人。
唯有明孝宗朱祐樘,在他眼中,纵世间女子万千,都不如结发妻好。
而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主动践行一夫一妻制,真正做到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帝王。
公元1469年夏天的某一天,明宪宗突然想去内库清点下自己的私房钱。
在这里,他遇到了谈吐文雅、条理清晰、容颜美丽的内库女史纪氏。
明宪宗当即宠幸了纪氏,虽然明宪宗转身就忘了纪氏,但这一次的偶遇,却让纪氏有了身孕。
在母凭子贵的时代,如果能生下一位小皇子,就意味着后半辈子有了依靠。
很可惜,纪氏生活在有万贞儿的后宫。
万贞儿的孩子早夭,也再未有其他孩子,因此,她绝不允许后宫其他嫔妃也有孩子,一旦发现,不是强迫堕胎,就是令其暴毙。
即使是在恶统治的时代,善良也从未缺席。
纪氏有孕的事情被内库众人一致瞒了下来,待万贞儿知道此事时,纪氏已经是在孕中晚期了,前来堕胎的宫人担心一尸两命,心生怜悯,选择了替纪氏隐瞒。
被贬到环境恶劣的安乐堂后,安乐堂的众人又选择了帮纪氏隐瞒。
公元1470年,朱祐樘出生,万贞儿知道后,派张敏前来溺杀婴儿。
看到婴儿清澈的眼睛后,张敏还是选择了隐瞒,并将他藏起来,偷偷抚养。
本应光明正大生活在皇宫的小皇子,就这样战战兢兢,东躲西藏地长到了六岁,才被父亲知道。
终于可以和母亲堂堂正正生活在阳光下了,可是,朱祐樘还没来得及高兴,母亲暴毙,对自己有救命和养育之恩的张敏,吞金。
从小东躲西藏,战战兢兢的生活,以及亲人和恩人的相继离去,让朱祐樘对后宫斗争的残酷性认识,比其他人更为深刻。
朱祐樘暗暗发誓,今后绝不重蹈父皇多情的后辙,定要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
1487年,18岁的皇太子,朱祐樘迎娶了自己的太子妃,张氏。
缘分,是千万人中,偏偏第一眼看见的只有你;是初次见面,却抑制不住的那份心动。
在众多太子妃候选人中,张氏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有才华的,却是朱祐樘只看一眼,就心动了的人。
选定张氏的那一刻,朱祐樘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与张氏携手共白头。
当年八月,明宪宗去世,九月,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同月,立张氏为皇后。
黄宗羲曾在《原君》中批评君主: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在明孝宗这里,这是绝对不存在的。
在明宪宗看来,爱她,身边就只能是她一人。
继位不久,有人建议明孝宗选一批少女进宫,以备选妃之用,但明孝宗以先帝陵墓未修成为由,拒绝了;
第二年,荆王朱见潚再次上书,请明孝宗选良家女入宫,明孝宗又以先帝仙逝不久为由,拒绝了。
古时候,皇帝子嗣不仅是皇帝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国家社稷。
眼看三年过去了,皇帝既无子嗣,又没有充实后宫的打算,于是,朝臣们坐不住了。
礼部给事中韩鼎上书,请明孝宗按照“一人娶十二女”的规矩充实后宫,明孝宗嘴上说好,就是不见行动,韩鼎跑来催促,明孝宗仍然满口答应,就是不行动。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明孝宗用自己的行动,向张皇后证明了自己的深情,给了张皇后绝对的安全感。
不仅如此,在张皇后这里,明孝宗朱祐樘还是个十足的暖男。
一次,张皇后患口腔溃疡,朱祐樘亲自端水传药,甚至连咳嗽都忍着,怕影响皇后休息。
“张后尝患口疮……帝亲帅登御榻传药,又亲持漱水与后。
宫人扶后起坐,瞪目视帝。少顷,帝趋下榻。盖将咳,恐惊后也。”
明孝宗不仅通过打太极的拒绝纳妃,甚至还用种种行动,有意无意地告诉大家,我和皇后很好,别再想着给我纳妃的事情了。
按照明朝规定,帝后是分开住的,即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
但明孝宗根本不认同这个规定,他像寻常百姓那样,与张皇后共同起居。
“旧制,帝与后无通宵宿者,预幸方招之。
幸后,中人前后执火炬拥后以回,云避寒气。
惟孝庙最宠爱敬皇后,遂淹宿若民间夫妇。”
爱她,不仅要爱现在的她,还要接受曾经的她。
张皇后入宫前已经定亲了,但由于未婚夫孙伯坚病重,这才推迟婚期。
后来,张家想送女儿入宫,就和孙家商量退婚,孙家同意了。
明孝宗为了感谢孙伯坚给自己让出的这门好姻缘,他甚至不顾朝臣反对,封孙伯坚为中书舍人。
明孝宗可谓是历史上,对情敌最大度的人了。
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明孝宗将对张皇后的爱,扩及到了她的家人。他将张皇后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将张皇后的兄弟,当作自己的手足。
张家曾仗着外戚的身份,设立皇庄,让众多百姓流离失所。
面对言官们的屡次,明孝宗朱祐樘对他们说:
“我只有这一门亲戚了,这事你们不必再对我说了。”
私下里,明孝宗像个兄长一样,找到张氏兄弟,进行谆谆教诲。
一次,明孝宗游南宫,皇后的兄弟张鹤龄陪同。
席间,明孝宗将张鹤龄叫到一边,人们远远地看到张鹤龄摘下乌纱帽向明孝宗磕头,从此,张氏兄弟行事再也不敢像往常那样肆意了。
在宫中吃饭时,见自己和皇后用的餐具是金器,而岳母用的是银器,十分不悦的明孝宗,知道是宫中制度后,专门赐给岳母一套金器餐具。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皇宫的妃子们,很难再见到家人。
张皇后是个例外,明孝宗特意允许岳母随时可以进宫,甚至还为岳母在宫中修筑了宫室。
明孝宗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张皇后,我们就是一家人,而他们活成了最有烟火气息的一对帝后。
虽然极度宠爱皇后,但明孝宗并未因此而误国。
他驱逐奸臣,广纳贤良;他宽厚仁慈,明辨是非,就连岳家的言官,他当着皇后的面批评,背后也是安抚奖励;
他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将他父皇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打造成了“弘治中兴”。
万历时期的大学者朱国桢,将他与汉文帝并称:
“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甚至认为他与汉武齐名:
“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
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
其时皆异材,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有能力、为人仁慈、疼妻子、爱家人,作为皇后,有这样一位皇帝夫君,张皇后无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如果一直这样,张皇后定然一生都会像少女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
可惜,身体本就羸弱,加上长期勤政劳累,公元1505年,明孝宗于乾清宫驾崩,不久,他唯一的孩子,即皇太子朱厚照继位。
因为对张皇后的爱,又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毫无疑问,明孝宗视朱厚照为珍宝,对其极尽溺爱。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种溺爱,不仅害了朱厚照,害了大明江山,更害了自己的发妻。
在临死前,后悔平时对太子疏于教导的明孝宗,无奈地拜托顾命大臣:
“东宫很聪明,但是年纪太轻,好玩、好奇,诸位先生一定要辅佐他走正道,让他成为一个明君。”
而朱厚照也如他父亲所说,的确是一个特等纨绔。16年后,朱厚照也驾崩了,且无一子嗣。
随着他的驾崩,以前的张皇后,如今的张太后,无论是待遇还是地位,都从云端直接跌入谷底。
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朱祐樘的侄子朱厚熜继位,是为世宗皇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张太后与嘉靖皇帝的关系并不好,两人曾因为是否要朱厚熜认朱孝宗为父亲吵过很多次,关系也冷至冰点,因此,张太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次,张太后的两个弟弟犯罪,她甚至向嘉靖下跪求情,都未得到应允。
想起以往与孝宗琴瑟和鸣的日子,想到幸福的三口之家,如今只剩自己一人,悲愤难抑的张皇后,就此一病不起,不久便凄惨离世。
假如明孝宗地下有知,看到儿子纨绔绝嗣,看到妻子晚景凄凉,不知道该有多心痛。
为什么有些人既孝顺老人又经常对老人发脾气?
为什么有些人既孝顺老人又经常对老人发脾气?
其实现在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有些人就是对老人非常孝顺非常好,做了好吃的先给老人尝一尝。逢年过节也会给老人买点东西,还经常嘘寒问暖。
可就是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老人的态度不好,甚至有点恶劣。而且不能心平气和地跟老人讲话。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甚至有点吃力不讨好。事后反而觉得自己很不对,又不好意思开口。
自己很矛盾,又拉不下脸面,只好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对老人好一点。
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人有时候会很烦躁,会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这个时候对待自己关心爱护的人,可能就没有平时那么好了。
老人因为老了,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身边,能多说说话,聊聊天谈谈心。可能有时候老人说的话多了,年轻人听到老人唠叨,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情。因此对待老人的态度就会比平时差很多。
老人年龄大了,也活不了多久了。剩下点时光尽量让老人在开心中度过,这不是很美好的么!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老人越老他就越像个小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
总结: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心放平。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在工作上的不顺心,还是在事业上的烦恼,都尽量不要带到家里。要学会宽容,
这样做你家里就会很温馨,很和谐。
我父亲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还有个弟弟。那个时候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过去的时候大家都是很穷的,后来父亲两个姐姐都嫁出去了。家里只剩下三兄弟,最开始是住在一起的。
后来条件好一点了才分家。我大伯一家,我父亲一家,还有我小叔一家。
那个时候爷爷奶奶是跟着小叔过的,小叔平时就对爷爷奶奶非常的孝顺。
有一次冬天我奶奶生病了,我依稀记得好像那天衣服穿少了,奶奶着凉了。外面很冷,还飘着大雪,路上的积雪都结成了厚厚的一地。因为最近的诊所是在县城,我小叔去叫了我父亲,还有大伯。
他们用被子把奶奶裹起来,然后在三轮车上铺满稻草,然后把奶奶放在三轮车上。三个人推着三轮车走了30多公里路,才到的县城。那个时候天空雪花乱飘,街上基本上都没人。
还好那家诊所是开着的,医生看了说奶奶没事,吃点药,然后睡一觉,过几天就会好的。那个时候我父亲三人才放下心来。我小叔的脚就是在送奶奶去县城的路上冻伤的。
我叔是直到医生说了我奶奶没事以后,才意识到自己脚冻伤的问题。后来好了以后,还是留下一个很明显的疤。
所以说我小叔是很孝顺我奶奶的。但我叔叔他平时有时候还是会和奶奶大声说话的。因此奶奶有时候会很难过。
后来我奶奶搬到了我家住,我小叔就经常到我家来做客。给奶奶带些她喜欢吃的东西。逢年过节还给奶奶买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见面比以前少了,我小叔现在就不会大声跟奶奶说话了。
奶奶毕竟现在也老了,也吃不下什么好吃的东西了。可能我小叔也懂了,也明白了奶奶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毕竟骨子里我小叔是很孝顺奶奶的。
总结:多多关心身边的老人,善待家人!他们是看着你们长大的。总有一天你也会老去,到时候你也希望身边的孩子能够多关心关怀你。善待老人等于善待自己!